一、阴道炎相关
1.细菌性阴道炎:多因阴道内菌群失调引发,月经后阴道环境改变易诱发,表现为阴道瘙痒且伴有稀薄、有鱼腥味的分泌物,研究表明月经周期中阴道pH值变化是可能诱因之一。
2.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月经后女性阴道局部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病,瘙痒较为明显,可伴随豆腐渣样分泌物,激素水平变化在月经后影响阴道内环境,利于霉菌繁殖。
3.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月经后阴道酸碱度改变适合滴虫生长,表现为阴道瘙痒、泡沫状分泌物且有异味。
二、局部皮肤因素
1.卫生巾过敏:部分女性对卫生巾材质敏感,月经期间及月经后局部皮肤接触卫生巾易出现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不同材质、品牌的卫生巾过敏发生率存在差异。
2.局部清洁不当:月经期间若清洁不及时、不彻底,经血、分泌物等刺激局部皮肤,月经后可能引发瘙痒,过度清洁破坏阴道正常菌群也会导致瘙痒。
三、其他因素
1.年龄差异: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不完善,月经后激素水平波动大,更易出现阴道瘙痒;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月经后也易发生瘙痒。
2.生活方式:长期穿紧身不透气内裤,月经后局部不通风,潮湿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引发瘙痒;经期使用卫生护垫不当,增加局部不透气风险,也可能导致瘙痒。
3.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血糖控制不佳时,月经后阴道糖原含量升高,利于霉菌生长繁殖,易出现阴道瘙痒;曾有阴道炎病史者,月经后阴道内环境易复发异常,引发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