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的猩红热的病是什么引起的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下是关于猩红热的一些信息:

1.病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致热性外毒素,它是猩红热的主要致病因素。

2.症状:

发热:通常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

皮疹:为猩红热的典型症状,在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肤弥漫充血,上有针尖大小的皮疹,皮疹之间充血发红,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草莓舌:在起病后1-2天,舌乳头红肿突出,舌苔白厚,形似草莓,称为草莓舌。

口周苍白圈:在口腔黏膜充血的基础上,可出现黏膜斑,周边红晕。

皮疹消退后,可有片状脱皮,一般在皮疹出现后1周左右开始脱皮,从面颈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手掌、足底一般无脱皮。

3.危害:

猩红热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并发症,如化脓性并发症、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猩红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物品传播。

4.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喝水,给予易消化的食物。

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7-10天。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退烧药,皮疹瘙痒时可给予炉甘石洗剂涂抹。

需要注意的是,猩红热的症状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猩红热患者应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