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周围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肩峰形态异常、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等原因,导致肩峰下组织在活动时受到反复撞击,从而引起肩部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以下是关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详细介绍:

1.病因:

肩峰形态异常:如肩峰前外侧端的骨刺、钩状肩峰等,会导致肩峰下间隙变窄,在肩关节活动时,肱骨头与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

肩峰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的炎症会导致滑液分泌增多,增加了肩峰下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容易引起撞击。

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在肩关节活动时容易受到磨损,长期炎症刺激可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其他因素:肩部创伤、过度使用、肩关节不稳定等也可能增加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2.症状:

肩部疼痛:通常为钝痛或酸痛,在肩关节活动时加重,尤其在上举或外展时更为明显。

无力:患者可能感到上肢无力,提物困难。

活动受限: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一定限制,如外展、上举等动作受限。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肩部僵硬、夜间疼痛加重等症状。

3.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局部注射等。此外,还可以采用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等方法,缓解炎症,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肩峰下减压术、肩峰成形术、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术等。

康复训练:手术后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包括肩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力量训练、稳定性训练等,以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肩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使用和受伤。如果出现肩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此外,对于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等高危人群,应加强肩部的保健和预防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