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医学机制
(一)咽部疾病
1.咽炎
-急慢性咽炎时,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淋巴滤泡增生等,会导致咽部异物感。例如,慢性咽炎多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等引起,炎症刺激使咽部感觉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喉咙有东西堵着的感觉,有时吞咽口水时可能因咽部肌肉运动等因素出现呛到的情况。
-从病理角度看,咽部黏膜下组织充血,黏液腺分泌功能亢进,黏液分泌增多,会让患者产生异物感,而吞咽时咽部的协调运动可能受影响导致呛到。
2.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肿大,尤其是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隐窝内有干酪样腐败物等,会引起咽部异物感。儿童扁桃体炎可能因扁桃体过度肿大影响吞咽功能,导致吞口水时呛到。因为儿童的咽部相对狭窄,扁桃体肿大更容易影响正常的吞咽气流和食物的通过。
-炎症导致扁桃体周围组织充血、肿胀,使得咽部空间改变,患者感觉有东西堵着,吞咽时这种空间变化可能干扰正常的吞咽反射,引发呛到。
(二)食管疾病
1.食管异物
-如果有小的异物卡在食管内,如小鱼刺等,会感觉喉咙有东西堵着,并且吞咽口水时可能刺激异物周围组织,引起呛咳。不同年龄人群食管异物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误吞小物件,老年人可能因牙齿咀嚼功能下降等原因误吞食物残渣等异物。
-食管异物会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和机械性刺激,导致咽部异物感,吞咽时异物对咽部的刺激可能引发呛到。
2.胃食管反流病
-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反流物还可能刺激咽喉部,导致喉部黏膜炎症等改变。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尤其是夜间睡眠时反流加重的情况,容易在吞口水时出现呛到现象。
-胃食管反流的机制是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反流物刺激食管和咽喉部,影响咽部的感觉和吞咽功能,从而出现相应症状。
二、评估与检查
(一)体格检查
1.咽部检查
-医生会用压舌板检查咽部,观察咽部黏膜颜色、是否有充血、肿胀、淋巴滤泡情况等。对于儿童,检查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例如,检查咽炎时可发现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血管扩张等;检查扁桃体炎时可看到扁桃体肿大、充血,隐窝口有分泌物等。
2.颈部检查
-检查颈部是否有肿块等异常情况,了解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颈部的异常可能与咽部或食管的病变相关,比如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咽部或食管有炎症性或肿瘤性病变等。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于怀疑食管异物的情况,X线透视或摄片可帮助发现不透光的异物,如金属异物等。但对于一些较小的透光异物可能难以发现。儿童食管异物时,X线检查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之一。
2.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等部位的情况,能明确是否有食管异物、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等。电子喉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喉部及下咽情况,对于咽部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等可直观诊断,还能发现喉部是否有新生物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内镜检查的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进行内镜检查时需要更加谨慎,确保检查过程的安全和舒适。
三、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干预
1.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避免过饱饮食,睡前3小时不宜进食。儿童则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易消化,避免食用过硬、过烫的食物,防止误吞异物等情况。
-咽炎患者要避免饮酒、吸烟等刺激咽部的行为,儿童要避免接触二手烟等不良环境因素。
-体位方面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夜间反流。儿童睡眠时也要注意保持合适的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加重反流导致呛到等情况。
2.吞咽功能训练(针对有吞咽问题者)
-对于因咽部或食管疾病导致吞咽功能异常的人群,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吞咽功能训练,如做空吞咽动作等。儿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时,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吞咽功能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例如,对于较小的儿童,可以通过引导其做吞咽口水等简单动作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出现喉咙有东西堵着有时吞口水呛到的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异物误吞史。如果怀疑有异物误吞,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儿童的咽部和食管相对狭窄,异物容易停留,而且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异常表现。同时,儿童在饮食方面要更加注意,避免给儿童食用小颗粒状食物等容易误吞的东西。
2.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考虑食管疾病等的可能性,因为老年人牙齿咀嚼功能下降,容易误吞食物残渣等。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消瘦、吞咽困难加重等情况,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老年人进行检查和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性等情况,比如内镜检查要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
总之,喉咙感觉有东西堵着有时吞口水感觉会呛到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通过详细的评估检查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