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狂躁症

狂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以及幻觉、妄想、冲动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伤人、毁物等行为,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狂躁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

1.症状:

情感高涨: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洋溢、兴高采烈、洋洋自得等,自我感觉良好,对周围环境和他人充满热情,活动增多,爱管闲事,喜欢与人交往,好开玩笑或逗乐,爱花钱,乱买东西,不计后果,做事有头无尾,睡眠需求减少。

易激惹:表现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或常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甚至出现冲动行为,如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等。

思维奔逸: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语速加快,声音高,话题丰富,内容多变,常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观念飘忽,可有音韵联想或字意联想。

活动增多:表现为精力充沛,活动增多,爱管闲事,好打抱不平,喜欢与人交往,爱凑热闹,好表现自己,爱出风头,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或妄想,如幻听、幻视、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等。

2.诊断:

症状标准:符合症状标准中至少3条(如果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更突出,需4条)。

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在首次发作躁狂后的1周内,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至少持续3天。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以及其他心境障碍。

3.治疗:

药物治疗: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心境稳定剂是治疗躁狂发作的主要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也可用于躁狂发作的治疗。

物理治疗:改良电抽搐治疗对严重躁狂发作或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与社会节律治疗、心理教育等心理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预防复发。

4.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有遗传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避免诱因:避免使用兴奋剂、抗抑郁药等可能诱发躁狂发作的药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维持治疗:躁狂症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维持治疗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反应和个人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