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是什么

狂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以及幻觉、妄想、冲动等精神病性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伤人、毁物、自杀等行为。

1.症状:

情感高涨:表现为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表情丰富、生动,且易激怒,可出现冲动行为。

思维奔逸:表现为反应敏捷、思潮汹涌、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讲话内容夸大、空洞,且语速快、音联意联。

活动增多:表现为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增多、忙忙碌碌,但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幻觉、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幻视、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等。

2.原因: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心理因素:应激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

社会因素:生活环境、社会支持等。

3.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家庭治疗等。

物理治疗:包括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狂躁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躯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日常生活管理,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