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受压
1.颈椎病
-发病机制: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可能会压迫神经根。当颈椎的神经受到压迫时,会影响神经传导,导致双手发麻。例如,长期伏案工作、不良的坐姿等因素容易引发颈椎病,年龄增长也会使颈椎退变,增加发病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是常见诱因,如年轻人可能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导致,中老年人则多因颈椎自然退变。
-表现特点:双手发麻可能呈对称性,同时可能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无力等症状,颈部活动时麻木可能会加重。
2.肘管综合征或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肘部的尺神经受到卡压引起。常见于经常屈肘的人群,如经常打网球、高尔夫球的人,或者长期用肘部支撑身体工作的人。发病时会出现手部尺侧(小指一侧)的麻木,严重时可累及双手,还可能伴有手部肌肉力量减弱等情况。
-腕管综合征:腕部的正中神经受压导致。长期过度使用手腕,如频繁打字、织毛衣等,会增加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表现为手部桡侧三指(拇指、食指、中指)麻木,夜间麻醒的情况较为常见,甩手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二、血液循环问题
1.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逐渐沉积脂质等物质,使血管狭窄,影响手部血液循环。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患病风险更高。血管狭窄会导致手部供血不足,引起发麻,可能还伴有手部皮肤温度降低、肤色改变等表现。
-血栓形成:血管内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阻断血液供应。如果是上肢血管形成血栓,就会出现双手发麻,同时可能伴有手部肿胀、疼痛等症状。例如,房颤患者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会导致上肢血管栓塞。
2.低血压
-发病情况:血压过低时,血液循环动力不足,手部供血相对减少,从而引起双手发麻。体质较弱的人群,如女性、老年人,或者长时间站立、久坐后突然起身的人容易出现低血压性双手发麻,可能还伴有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
三、神经系统疾病
1.脑梗死
-发病机制: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病变影响到支配手部感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就会出现双手发麻,常伴有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是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
2.神经炎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双手发麻呈对称性,通常从手指末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还可能伴有手部感觉异常,如蚁走感、刺痛等,同时可能有足部的类似表现。
四、其他因素
1.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双手发麻的副作用,如化疗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且出现双手发麻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为药物副作用导致,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2.营养缺乏
-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缺乏时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双手发麻。长期素食、胃肠道吸收障碍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可能还伴有乏力、贫血等表现。
-叶酸缺乏:叶酸缺乏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双手发麻,常见于营养不良、长期酗酒等人群。
当出现双手突然一直在发麻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颈椎磁共振、肌电图、血常规、血糖、血脂、头颅CT或MRI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引起重视,及时排查原因,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