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患脑膜炎的常见原因
婴儿得脑膜炎主要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等。
细菌感染相关
B族链球菌: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通过受感染的产道而被B族链球菌侵袭。B族链球菌是导致新生儿脑膜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是在早产儿、胎膜早破(胎膜破裂时间超过18小时)、母亲分娩时发热(体温≥38℃)等情况下,婴儿感染风险明显增加。
大肠杆菌:多见于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能通过血行传播等途径感染脑膜。婴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屏障功能较弱,容易让大肠杆菌有可乘之机。
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然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发炎症。婴儿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当接触到携带肺炎链球菌的人群时,容易被感染。
病毒感染相关
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婴儿可能因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就放入口中,从而使肠道病毒进入体内,然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起脑膜炎。婴儿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抵御能力较弱,增加了感染风险。
单纯疱疹病毒:母亲在孕期若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在分娩时婴儿接触到母亲产道中的病毒,都可能导致婴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进而引发脑膜炎,尤其是母亲有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感染时,婴儿感染风险更高。
真菌感染相关
婴儿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时,比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情况,容易受到新型隐球菌等真菌的侵袭而引发脑膜炎。例如,一些因其他疾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婴儿,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真菌就可能趁机繁殖并侵犯脑膜。
婴儿患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婴儿患脑膜炎时,常见表现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有的婴儿可能体温不升)、拒食、哭闹不安、前囟饱满(婴儿前囟未闭,脑膜炎症时颅内压升高可导致前囟隆起)、嗜睡甚至昏迷等。由于婴儿不会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这些细微症状。
危害:脑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积水、智力低下、癫痫、听力障碍等。例如,炎症破坏脑组织、影响脑脊液循环等,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婴儿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生长发育。
婴儿脑膜炎的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感染问题。如果孕妇有生殖道感染等情况,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降低婴儿在分娩时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分娩过程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分娩,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对于高危产妇(如胎膜早破时间较长、母亲发热等),可考虑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婴儿感染。
婴儿日常护理:保持婴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勤洗手(照顾婴儿的人员也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婴儿接触感染源,如少带婴儿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且可能存在病原体传播风险的场所。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比如尽量减少与外界感染源的接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