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伤的临床表现

牙外伤在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包括牙震荡、牙脱位、牙折等,它们的治疗方案各不相同。比如牙震荡一般采取牙齿休息等方式,牙脱位需局麻下复位后固定、牙再植等,牙折则通常采用脱位治疗、根管治疗、牙髓治疗等。

一、牙震荡:

1.临床表现:患牙咀嚼时疼痛明显,牙齿有伸长感,可能伴有自发性疼痛等。若伴有牙龈撕裂,会有少量出血,部分牙髓可能丧失反应能力。

2.治疗:通常是让牙齿休息,也可通过调磨降低咬合来减轻牙齿负担。并且要在受伤后进行复查,若1年后牙髓活力正常则无需修复,若此时牙髓有坏死迹象则要进行根管治疗。

二、牙脱位:

1.临床表现:包括部分脱出、嵌入性脱位或全部脱位等情况。部分脱位时会有不同程度疼痛,牙齿明显松动,唇侧、舌侧可能移位,与邻牙接触关系消失;嵌入性脱位时牙冠通常会变短;完全脱位或仅有少部分牙龈附着时会出现牙齿脱落等表现。

2.治疗:需要在局麻下复位后固定,部分脱位固定4周并定期复查,发现牙髓坏死则进行根管治疗;嵌入牙槽窝内的通常在牵出复位后进行根管治疗;完全脱位则要尽快进行牙再植。

三、牙折:

1.临床表现:可能是牙冠或牙根折断,表现为小块釉质折裂,或牙大部分暴露、触痛敏感等,若发生穿髓会有激发痛、出血等现象,需到口腔科根据具体情况治疗。

2.治疗:冠折可能需进行脱位治疗或根管治疗;根折则要根据根折部位进行固定或牙髓治疗。

牙外伤常伴有牙神经损伤或坏死,部分门牙损伤患者还可能有舌系带、唇系带损伤。牙脱位患者若未及时治疗,其根尖组织及牙髓的血液循环会受影响,可能出现牙髓腔变窄或消失等情况。

总之,牙外伤类型多样,治疗方法各异,且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需及时诊断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