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手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康复训练方法如下:
一、术后5-6周:
1.踝泵运动:患者在此期间通常需卧床休养,可主动进行双侧下肢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通过反复进行该运动,能使小腿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建议每天做3组,每组做50个。
2.等长运动:在膝关节不弯曲的情况下,让股四头肌反复收缩、舒张,可训练股四头肌力量,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几率。等长运动的次数可与踝泵运动次数相同。
3.关节训练:患者还可进行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训练,缓慢转动这些关节,甚至可扶双拐下地进行无负重活动,保证患肢完全不落地,从而减少股骨骨折引起的关节僵硬。
二、术后6-8周:此时患者骨折通常愈合较好,可采取部分负重的方式,即使用双拐的同时让患肢轻微负重接触地面,然后逐渐增加负重强度,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三、术后8-10周:此时股骨骨折已恢复到一定强度,患者可依据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制定康复计划,比如尝试脱拐行走,此时仍需适当进行保护以避免摔倒导致骨折。一般在3个月左右时,股骨骨折愈合强度较好,患者可完全脱拐行走,但仍应局限于走路或少量慢跑,不建议进行剧烈体育活动。直至8个月左右时,股骨骨折周围有较多骨痂形成,在X线检查上可看到骨折愈合,此时患者可恢复体育活动,但要避免对抗性体育活动,如篮球、摔跤。
总结:股骨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要根据不同时间段和身体恢复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术后5-6周的踝泵运动、等长运动与关节训练,到术后6-8周的部分负重,再到术后8-10周的进一步康复计划,循序渐进进行科学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在不同阶段做好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