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会有哪些危害

梗阻性黄疸往往存在危险。因为胆道梗阻会致使胆汁排出受阻,进而使胆汁淤积于肝脏内,长时间的淤积可能引发肝硬化,这属于不可逆损伤,严重时会出现脾大、腹水等情况。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还伴有腹痛、皮肤瘙痒等,其导致肝硬化后会引起脾大、腹水甚至消化道出血。有时患者还会并发胆管炎,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化脓性改变,这是极为严重的炎症,甚至会发生感染性休克,进而导致死亡的不良后果。所以,梗阻性黄疸通常具有危险性,需要及时展开对因和对症治疗,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建议首先明确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若是肿瘤引发的梗阻性黄疸则需要手术切除,若是结石造成的则要进行手术取石治疗,而如果是胆管炎症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则需采用抗生素治疗,比如氨苄西林胶囊、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另外,梗阻性黄疸还需对症治疗,可以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减少胆汁分泌,以此来控制病情。总之,梗阻性黄疸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通常会有危险,故而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尽可能避免严重后果。

关键点信息:

一、梗阻性黄疸有危险,因胆道梗阻致胆汁淤积,可引发肝硬化等不可逆损伤及一系列症状。

1.胆汁淤积可能引发肝硬化,导致脾大、腹水等。

2.临床症状有皮肤和巩膜黄染、腹痛、皮肤瘙痒等,还可能并发严重炎症等。

二、治疗方法。

1.明确病因,肿瘤引起的需手术切除,结石引起的要手术取石,炎症引起的用抗生素。

2.对症治疗,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抑制胆固醇吸收、减少胆汁分泌。

总结:梗阻性黄疸危险,需及时治疗,包括对因和对症治疗,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措施,对症治疗可使用特定药物,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