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的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的一种疾病。梗阻性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胆道结石:胆管内或胆囊内的结石堵塞胆管,导致胆汁无法排出。

2.胆道炎症:胆管炎、胆囊炎等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胆管狭窄或闭塞。

3.胆道肿瘤:胆管癌、胆囊癌等肿瘤可阻塞胆道。

4.胰头癌:胰头癌可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

5.其他原因:如先天性胆道闭锁、Mirizzi综合征等。

梗阻性黄疸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瘙痒、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此外,还可能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梗阻性黄疸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主要根据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手术治疗:如胆道切开取石、胆道引流、肿瘤切除等。

2.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方法,解除胆道梗阻。

3.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等方法,引流胆汁,缓解黄疸。

4.药物治疗:用于缓解症状、退黄等。

总之,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预防胆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