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原因
(一)进食过快
正常情况下,食物通过吞咽动作经咽部、食管进入胃内。当进食速度过快时,没有充分咀嚼的大块食物容易卡在咽部或食管狭窄处,从而导致容易噎住。例如,一些人进食时狼吞虎咽,没有给咽部和食管足够的时间去协调吞咽动作,就很容易发生噎食情况,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人群中都可能出现,尤其在饮食节奏较快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二)食物性质特殊
1.黏性大的食物:像年糕、粽子这类黏性较大的食物,在吞咽过程中容易粘连在咽部或食管壁上,不易顺利通过。比如年糕,其质地柔软且黏性强,在口腔中咀嚼不充分时,进入咽部和食管后就容易造成梗阻,进而引发噎食,常见于喜欢食用这类传统黏性食物的人群。
2.颗粒较小但不易吞咽的食物:比如葵花籽、花生米等,若在进食时大笑、说话等,容易导致食物误入气道或卡在食管中。儿童在食用这类食物时由于吞咽协调能力相对较弱,发生噎食的风险更高,因为儿童的咽部结构相对较窄,且自我保护的吞咽反射可能不够完善。
二、病理性原因
(一)咽部疾病
1.咽部肿瘤:咽部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会占据咽部空间,使咽部的管腔变窄,影响食物的正常通过。例如咽部的乳头状瘤、鼻咽癌等,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阻碍食物的吞咽,导致患者吃东西容易噎。鼻咽癌患者除了吞咽哽噎感外,还可能伴有鼻塞、鼻出血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有鼻咽癌家族史或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吸烟、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的人群中更易发生。
2.咽部炎症:如急性咽炎,咽部黏膜充血、肿胀,会使咽部的空间相对狭窄,吞咽时会感觉不顺畅,容易噎住。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出现咽部不适和噎食感。
(二)食管疾病
1.食管狭窄:
-先天性食管狭窄:多在儿童时期就可能表现出吃东西噎的症状,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食管结构异常导致的,患儿可能从婴幼儿期开始就出现喂养困难、进食易噎等情况,需要通过医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后天性食管狭窄:常见于食管炎反复发作引起瘢痕形成,如反流性食管炎长期不愈,食管黏膜反复受损后修复形成瘢痕,使食管管腔变窄。患者会有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哽噎感,最初可能只是吞咽较硬的食物时有噎感,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连软食、流食都会出现哽噎。这类患者多有长期胃食管反流病史,如肥胖人群、长期吸烟饮酒者等,因为这些因素容易诱发胃食管反流。
2.食管癌:是导致进食噎的常见严重疾病。早期食管癌可能仅有轻微的吞咽不适,随着肿瘤增大,吞咽困难逐渐加重,从吞咽固体食物哽噎发展到吞咽液体食物也会噎。食管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食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物(如腌制食品)、吸烟、饮酒、遗传因素等。中老年人尤其是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噎食感时,应高度警惕食管癌的可能。
(三)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可能损伤支配吞咽动作的神经中枢或神经,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出现吃东西容易噎的情况。例如延髓梗死的患者,延髓是吞咽反射的重要中枢,受损后会使吞咽反射异常,表现为吞咽困难、噎食。脑卒中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后可能会出现吞咽功能的并发症。
2.帕金森病:该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由于锥体外系病变,会出现吞咽肌肉协调障碍,导致吞咽缓慢、困难,容易噎食。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除了吞咽问题外,还伴有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病情会逐渐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的综合管理。
三、其他原因
(一)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
老年人的咽部肌肉、食管肌肉弹性下降,吞咽功能减退,同时唾液分泌减少,使食物的润滑作用减弱,这些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老年人吃东西容易噎。比如老年人咀嚼能力下降,食物不能充分咀嚼就进入咽部和食管,增加了噎食的风险。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进一步影响吞咽功能,需要家人在照顾时更加注意饮食的质地和进食方式,如将食物切碎、煮软等,以降低噎食风险。
(二)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吞咽困难的副作用,导致吃东西容易噎。例如一些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等,可能会影响咽部和食管的肌肉运动,使吞咽功能受到抑制。如果患者正在服用这类可能导致吞咽副作用的药物,并且出现了吃东西噎的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