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病原体
(一)肺炎链球菌
是儿童和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肺炎发病率较高。多项研究显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约30%-50%由肺炎链球菌引起。它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健康人群鼻咽部可携带肺炎链球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量繁殖并侵入下呼吸道引发肺炎。对于儿童来说,尤其是2岁-5岁的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较为常见,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有关。
(二)流感嗜血杆菌
也是常见的肺炎病原体,在儿童肺炎中占一定比例。它可分为b型(Hib)和非b型等多个血清型,其中Hib曾是引起儿童严重侵袭性疾病(包括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但随着Hib疫苗的广泛接种,其发病率有所下降。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多发生在6个月-5岁的儿童,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如与肺炎链球菌或病毒等共同导致肺炎。
二、病毒病原体
(一)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是婴幼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尤其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高发。RS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约50%的婴幼儿肺炎是由RSV引起。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可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的炎症反应,导致患儿出现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对于早产儿、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婴幼儿,RSV感染引发肺炎的风险更高,病情往往更为严重。
(二)流感病毒
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流行性感冒,也可导致肺炎。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和继发性细菌性肺炎。在流感流行季节,流感病毒肺炎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但儿童感染后发生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病毒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炎症,严重时可累及肺部。
三、非典型病原体
(一)肺炎支原体
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在成人肺炎中所占比例也逐渐上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感染,可能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中人员密集,接触机会多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起病相对较缓,症状主要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发热等,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可呈间质性肺炎改变等。
(二)衣原体
其中肺炎衣原体是引起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衣原体感染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多见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可表现为咳嗽、咽痛、发热等,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较为严重,胸部影像学可见肺部浸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