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是

细菌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在儿童和成人肺炎中均较为常见。多项研究显示,在细菌性肺炎患者中,相当比例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它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引发肺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也是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高发人群。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凝固酶阳性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较强,可引起急性肺化脓性炎症。该菌感染常见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等,它可通过血行传播至肺部引发肺炎,在儿童金葡菌肺炎中,往往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

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它可引起支气管肺炎等,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如与病毒混合感染时会增加肺炎的发生风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也易合并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导致肺炎。

病毒病原体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等流感病毒,是引起季节性流感相关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冬春季节高发,儿童和老年人是易感人群,感染后可引起肺部炎症,导致咳嗽、咳痰、发热等肺炎相关症状,且流感病毒肺炎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尤其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易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该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易造成暴发流行,感染后患儿可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病情严重时需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腺病毒:可引起各年龄段人群的肺炎,在儿童中,腺病毒肺炎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病情相对较重,病程较长,部分患儿可遗留肺部后遗症,如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

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成年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定比例,可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较长,起病相对较缓,主要症状为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发热,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如间质性肺炎改变等。

肺炎衣原体: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多见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成人也可感染。其传播方式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咳嗽为常见症状,可伴有发热、咽痛等,胸部影像学改变多为单侧下叶浸润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