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救处理
1.保持气道通畅: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窒息。小儿惊厥时,气道易被分泌物阻塞,头偏向一侧可有效避免这种情况,保障呼吸顺畅,这是儿科安全护理的重要原则。
2.吸氧:给予吸氧,以改善缺氧状态,维持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对于小儿尤为重要,因为小儿各器官功能相对稚嫩,缺氧对其影响较大。
二、控制惊厥发作
1.药物治疗:
-地西泮:为首选药物,静脉注射起效迅速。小儿应用时需注意剂量和注射速度,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药物代谢等方面与成人不同。
-苯巴比妥:若地西泮止惊效果不佳,可选用苯巴比妥,其具有长效抗惊厥作用。
2.针刺疗法: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起到辅助止惊的作用,但针刺操作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全。
三、寻找并治疗病因
1.感染性病因: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需进行脑脊液检查等明确诊断,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小儿颅内感染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颅外感染:如高热惊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需积极控制体温,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但需注意小儿用药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等方法,同时针对感染进行治疗。
2.非感染性病因:
-颅内疾病:如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需进行头颅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癫痫患儿需长期规范治疗,根据癫痫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癫痫药物;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能需要手术等治疗手段。
-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等,需检测血糖、血钙等指标,及时纠正代谢紊乱。小儿由于生长发育快等原因,更容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所以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很重要。
四、一般护理
1.休息与环境:保证患儿安静休息,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光线适宜,减少外界刺激。小儿需要充足的休息来促进身体恢复,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其病情稳定。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惊厥发作情况、意识状态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小儿病情变化相对较快,细致的病情观察是及时干预的关键。
3.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保证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供应。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如婴幼儿惊厥发作后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喂养方式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新生儿惊厥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产伤、窒息、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治疗时,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需更加谨慎,因为新生儿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排泄等能力较弱。要严格遵循新生儿用药的相关规范,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
2.婴幼儿:婴幼儿惊厥时,护理上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外伤等。同时,在寻找病因时,要考虑到婴幼儿常见的病因如高热惊厥等,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