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不存在肾性高血压最常见原因的说法。肾性高血压可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可能与如下因素相关:
一、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急慢性肾小球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急慢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时会对肾实质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使得肾素分泌显著增加,进而导致全身小动脉阻力上升,最终引发肾性高血压。
2.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这些也属于原发性和继发性急慢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时同样会损伤肾实质,促使动脉阻力增大,形成肾性高血压。
二、各种间质性肾病
间质性肾病的出现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用药不当、毒性化学物质刺激等因素有关,发作时肾实质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人体动脉阻力增加,从而出现肾性高血压。
三、多囊肾
多囊肾主要由基因突变导致,若患者原本存在其他基础性肾病进入终末期,也可能出现多囊肾,其也容易破坏肾实质组织而引发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先天性肾动脉发育异常
若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肾动脉过于狭窄,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致使血管壁压力增大,出现肾血管性高血压。
二、肾动脉血管壁阻塞性病变
1.大动脉炎,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雌激素水平改变等有关,患者肾动脉血管堵塞会导致肾动脉狭窄,最终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
2.动脉粥样硬化,其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因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血脂异常、遗传、高血糖等有关,当肾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使肾动脉管腔逐渐狭窄,诱发肾血管性高血压。
三、内膜纤维增生
创伤、感染、炎症、血液循环障碍、免疫紊乱等因素都可能损伤肾脏,导致肾内膜纤维增生,从而压迫肾动脉而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
除上述原因外,肾实质性高血压还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有关,肾血管性高血压还可能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多数患者经有效治疗后通常可获得较好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