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敏反应相关情况
(一)接触性过敏
1.诱因与表现:接触如某些化妆品、金属饰品(含镍等)、植物(毒漆树等)后,皮肤会在接触部位或全身出现红疹并发痒。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人群对常见过敏原存在易感性,接触相关物质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皮肤症状。不同个体因接触物质不同,红疹形态可能多样,可为红斑、丘疹等,瘙痒程度因人而异。
2.不同人群特点:儿童皮肤屏障较薄,接触过敏原后更易出现全身起红疹发痒情况,且可能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过敏体质人群无论年龄大小,接触过敏原概率相对更高;长期接触化工类物质的职业人群,接触性过敏风险也会增加。
(二)食物过敏
1.诱因与表现:食用如海鲜(虾、蟹等)、坚果、牛奶、鸡蛋等易过敏食物后,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全身红疹伴瘙痒。有研究显示,食物过敏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儿童对常见食物过敏原的敏感情况有差异,比如婴幼儿对牛奶蛋白过敏较为常见。
2.不同人群特点: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屏障功能较弱,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青少年可能因饮食偏好等接触新的易过敏食物而发病;成年人若有特定食物不耐受情况,食用后也会出现相应过敏表现。
(三)药物过敏
1.诱因与表现:使用某些药物后,如抗生素(青霉素类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等,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全身起红疹并瘙痒。不同药物引发过敏的机制不同,一般在用药后较短时间内出现症状,但也有少数情况会延迟发作。
2.不同人群特点: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药物过敏后反应可能更严重;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药物过敏风险相对较高且恢复可能较慢;有药物过敏史的人群再次使用相关药物时过敏风险极大增加。
二、感染性疾病相关情况
(一)病毒感染
1.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初期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之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从耳后、颈部开始蔓延至全身,伴有明显瘙痒。麻疹在儿童中高发,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感染风险更高,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2.风疹:风疹病毒感染后,先有低热、乏力等前驱症状,1-2天后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瘙痒程度不一。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幼儿急疹: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引起,特点是高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出现玫瑰色斑丘疹,散在分布,压之褪色,可伴有轻度瘙痒。
(二)细菌感染
1.猩红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表现为发热、咽峡炎,1-2天后全身出现弥漫性针尖大小的红色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伴有明显瘙痒,皮肤褶皱处皮疹更密集形成帕氏线等特征性表现。儿童是高发人群,通过空气飞沫或皮肤伤口等途径传播。
三、其他皮肤疾病相关情况
(一)湿疹
1.诱因与表现:病因复杂,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如红斑、丘疹、水疱等,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皮肤肥厚、粗糙,伴有剧烈瘙痒,可泛发全身。不同年龄人群湿疹表现有差异,儿童湿疹好发于头面部,成年人湿疹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
2.不同人群特点:婴儿湿疹与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过敏等因素相关;老年人湿疹可能与皮肤干燥、基础疾病等有关;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工作生活的人群湿疹发病风险增加。
(二)荨麻疹
1.诱因与表现:多种原因可引起,如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冷、热、压力等)等,皮肤出现风团,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伴有剧烈瘙痒,可泛发全身。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感染等因素诱发,成年人诱因相对更复杂多样。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情况
(一)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1.诱因与表现: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雌激素等有关,皮肤可出现红斑,如蝶形红斑等,也可伴有全身红疹发痒情况,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多系统症状。多见于育龄女性,不同年龄发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红斑狼疮相对少见但症状可能更重。
当全身起红疹发痒时,首先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