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部B超的原理
肝部B超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等情况。超声波发射到肝脏组织后,会根据不同组织对声波反射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回声图像,医生通过分析这些回声图像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病变。
二、肝部B超检查的准备事项
1.检查前饮食
-一般要求检查前8-12小时禁食禁水,因为进食后胃肠道内会产生气体等,影响超声波对肝脏的穿透,导致图像不清。对于儿童患者,要提前告知家长做好禁食禁水的准备,避免因饥饿哭闹等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
-不同年龄的儿童禁食禁水时间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学龄前儿童禁食4-6小时,禁水2-3小时;学龄儿童禁食6-8小时,禁水3-4小时。
2.穿着方面
-检查时需要暴露腹部,所以要穿着宽松、容易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操作。对于婴幼儿患者,选择柔软、宽松的衣物,便于检查时暴露腹部。
3.特殊人群情况
-孕妇:孕妇进行肝部B超检查时,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因为超声波对胎儿的影响目前认为在安全范围内,但仍需谨慎操作,选择合适的检查参数。
-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果患者本身有严重的胃肠道胀气等情况,可能需要先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在检查前服用消胀药物等,以改善图像质量。对于儿童胃肠道疾病患者,要根据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三、肝部B超可检查的内容
1.肝脏形态
-观察肝脏的大小、轮廓是否规则。正常肝脏大小有一定的参考范围,通过B超可以测量肝脏的长、宽、厚等径线,判断是否存在肝脏肿大或缩小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肝脏大小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肝脏相对体积比成人稍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标准。
-查看肝脏轮廓是否光滑,有无局部隆起或凹陷,若有隆起或凹陷可能提示肝脏有占位性病变等情况。
2.肝脏实质回声
-正常肝脏实质回声均匀。如果出现回声增强、减弱或不均匀等情况,可能提示肝脏存在病变,如脂肪肝时肝脏实质回声增强,肝炎时可能出现回声不均匀等。不同年龄人群的肝脏实质回声有一定差异,儿童肝脏实质回声相对成人稍细腻一些。
3.肝内血管情况
-观察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等血管的走行、内径是否正常。门静脉内径正常约1-1.4cm,肝静脉内径也有相应的正常范围。通过检查血管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血管畸形等病变。对于儿童患者,血管的正常内径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正常。
4.胆道系统
-同时可观察胆道系统,如胆囊的大小、形态、壁厚薄等情况。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壁厚小于3mm。可以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道疾病。儿童胆囊的大小等也有其自身的正常范围,检查时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等因素。
四、肝部B超的临床意义
1.疾病筛查
-可用于初步筛查肝脏肿瘤,如肝癌等,通过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线索。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等,定期进行肝部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儿童中也可能存在肝脏肿瘤等疾病,肝部B超是重要的筛查手段之一。
-有助于发现脂肪肝、肝炎等肝脏疾病,对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龄人群患脂肪肝等疾病的情况不同,儿童脂肪肝可能与肥胖、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通过肝部B超可以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2.治疗监测
-在肝脏疾病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定期肝部B超检查来监测治疗效果,如观察肝癌治疗后肿瘤的变化情况、脂肪肝治疗后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等。对于儿童肝脏疾病治疗后的监测,同样可以通过肝部B超了解肝脏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