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阶段划分
心功能不全是一个广义概念,指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改变,包括心脏收缩功能减退、舒张功能异常等情况,可处于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而心力衰竭(心衰)是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伴有临床症状的综合征。例如,心脏心肌受损后,早期可能处于心功能不全代偿期,通过心肌肥厚等机制维持基本泵血功能,此时可能无明显症状;当代偿机制失效,就进入心衰阶段,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表现。
二、临床表现差异
心功能不全代偿期可能无特异性症状,患者一般活动不受限,心脏通过自身调节维持基本功能;而心衰患者会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如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初期可能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还可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如下肢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等。年龄方面,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衰退,心功能不全进展为心衰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儿童心功能不全发展为心衰时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与成人症状有差异。性别上,一般无绝对性别特异性表现,但某些基础疾病的发生可能有性别倾向影响心功能不全向心衰的发展。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加重心功能不全,增加进展为心衰的风险;有基础心脏疾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病史者,心功能不全更容易进展为心衰,需严格管理基础疾病,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