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是月经期间会有血

一、非经期出血的原因

1.与妊娠相关

育龄女性非经期出血,首先需考虑与妊娠相关的情况。如先兆流产,胚胎在子宫内着床不稳定,可能导致阴道少量出血,常伴有下腹部隐痛。约20%30%的孕妇在孕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异位妊娠,也就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最常见于输卵管,随着胚胎发育,输卵管破裂或流产,可引起阴道出血,多伴有一侧下腹部撕裂样剧痛,约95%的异位妊娠患者会出现阴道流血。

2.内分泌失调

长期的精神压力、生活不规律等易引发内分泌失调。以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例,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子宫内膜失去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出现不规则出血。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成熟,调节功能不稳定,易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发生率约为20%。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也易出现此类情况,发生率约为30%40%。另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激素失衡,除了月经不调,也可能出现非经期出血。

3.生殖系统疾病

(1)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会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引起非经期出血,约30%的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

(2)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致,可引起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等,发生率在7.8%34.9%之间。

(3)宫颈炎,炎症刺激宫颈黏膜,使其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常见于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

(4)宫颈癌,早期可能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则可能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年轻患者也可能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其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4.全身性疾病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可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包括阴道出血。

(2)白血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大量异常白细胞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出现出血症状,阴道出血也可能是其中表现之一。

5.其他因素

(1)使用某些药物,如紧急避孕药,含有大量激素,服用后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引起撤退性出血,发生率约为30%40%。

(2)放置宫内节育器后,部分女性会出现非经期少量出血,是因为节育器对子宫内膜产生刺激,一般在放置后的36个月内较常见。

二、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

通过妇科检查可直接观察阴道、宫颈的情况,查看有无破损、炎症、赘生物等。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等病变可在妇科检查时直观发现。

2.B超检查

能清晰显示子宫和附件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等病变。对于判断子宫和附件的器质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3.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了解血小板数量、凝血因子情况,排查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凝血异常。

4.激素水平检测

测定性激素六项,了解体内激素水平,判断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病理检查

对于可疑的病变组织,如宫颈活检、子宫内膜活检等,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诊断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三、治疗方法

1.针对病因治疗

(1)若是与妊娠相关的出血,如先兆流产,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可使用黄体酮等药物进行保胎治疗;异位妊娠则需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如甲氨蝶呤)或手术治疗。

(2)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使用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调节月经周期。

(3)生殖系统疾病,如较小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可定期观察;较大的或症状明显的,则需手术切除。宫颈炎可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宫颈癌则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4)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提升血小板数量。

2.止血治疗

对于出血较多的情况,可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也可起到止血作用。

四、特殊人群提示

1.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成熟,内分泌相对不稳定,出现非经期出血时,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理解。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因害羞而延误病情。同时,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精神压力过大,这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少非经期出血的发生。

2.孕期女性

孕期出现非经期出血务必立即就医,这可能危及母婴安全。就医途中尽量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孕妇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用药或采取不当措施。

3.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大,出现非经期出血除了考虑内分泌失调,更要警惕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相关筛查,如每年进行一次宫颈防癌筛查和妇科超声检查。若出现出血情况,不要自行认为是月经紊乱而忽视,需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4.患有全身性疾病的女性

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女性,本身凝血功能存在问题,出现非经期出血时,出血可能较难控制。应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并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日常要注意避免受伤,防止出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