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缓解方式
可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进行局部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约5~10分钟,通过低温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红肿与瘙痒感;也可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洗叮咬部位,去除可能残留的蚊虫分泌物等,减轻刺激。
二、避免搔抓的重要性及应对
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往往会因瘙痒而搔抓,然而搔抓易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可能使红肿加剧甚至引发脓疱等问题。可通过给宝宝勤剪指甲,穿长袖衣物等方式减少搔抓的机会,若宝宝已搔抓致皮肤破损,可使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但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刺激宝宝)。
三、环境预防措施
为宝宝营造防蚊环境,如在室内安装蚊帐,选择合适的驱蚊产品,如含有避蚊胺(浓度不超过10%适用于2个月以上婴儿)的驱蚊液,使用时应将驱蚊液喷于成人手上,再涂抹于宝宝暴露的皮肤处,且避免涂抹在手部、面部等黏膜部位;室外活动时可让宝宝穿浅色长袖衣物,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四、特殊人群(婴儿)护理提示
婴儿皮肤更为娇嫩敏感,被蚊虫叮咬后更需谨慎护理。在选择护理用品时要确保温和无刺激,冷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婴儿皮肤。若婴儿被蚊虫叮咬后红肿严重且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免疫力相对较弱,需警惕感染等严重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