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饮食调整:急性腹泻发作时可短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暂禁食,之后逐步恢复清淡易消化饮食,如小米粥、软烂面条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冰淇淋等),此类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腹泻缓解。儿童腹泻时需保证营养均衡前提下遵循易消化原则,可适当增加米粥、蒸熟苹果泥等;孕妇应在保障自身营养基础上选择温和食物;老年人则将食物做得更细软,便于消化吸收。
2.补充水分: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可饮用淡盐水(每500毫升水加约1.75克盐)或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冲调饮用。儿童需少量多次喂服,防止一次饮用过多致呕吐;孕妇与老年人依自身情况适量补充,维持机体水分平衡及正常代谢。
3.腹部保暖:用热水袋等对腹部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保持腹部温暖,因腹部着凉可致胃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温暖环境有助于缓解肠道痉挛,减轻腹泻症状。儿童腹部皮肤娇嫩,热敷时注意温度与时长;孕妇保暖需避免压迫子宫;老年人皮肤感觉迟钝,更要留意温度防止烫伤。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腹泻时脱水风险较高,除积极补水外,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等,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含钾食物(如香蕉)摄入,预防电解质紊乱,且忌自行滥用止泻药物,因儿童胃肠道功能特殊,不当用药可能加重病情。
2.孕妇:孕妇腹泻需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若腹泻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特殊处理,因孕妇身体特殊,某些腹泻可能影响胎儿健康,且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腹泻易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除重视补水外,需关注营养状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因老年人多伴基础疾病,腹泻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故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及时调整饮食与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