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抖是怎么回事

一、生理性因素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调节能力较弱。例如,受到突然的声响、强光等刺激时,可能出现短暂发抖现象,此属正常生理反应,随月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步成熟,此类发抖会逐渐减少,一般无需特殊干预。

二、寒冷因素

宝宝体温调节功能欠佳,当环境温度过低时,身体会通过肌肉不自主发抖来产热以维持体温。此时需留意为宝宝增添衣物、调节室内温度至适宜范围(如22~25℃左右),保障宝宝温暖。

三、发热前驱表现

宝宝在发热初期,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可引发肌肉不自主收缩,表现为发抖。需密切监测体温,若后续体温持续上升,超过38.5℃等需结合具体情况考虑相应措施,但优先通过增加散热等非药物方式处理。

四、疾病相关因素

1.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虽较为少见,但若宝宝频繁发抖且伴随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眼球上翻等异常表现,需高度警惕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

2.低血糖:多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因喂养不及时等可致低血糖,除发抖外,常伴有面色苍白、吃奶差等表现,需关注宝宝喂养情况,必要时检测血糖以明确是否存在低血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