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后痒是怎么回事

一、阴道菌群失调所致

经期时经血排出等因素会影响阴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经期结束后阴道内环境需要一定时间恢复,若在此期间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相对增多,就可能引发阴道瘙痒。例如,正常阴道内乳酸杆菌占优势,能维持酸性环境抑制其他病菌生长,经期后乳酸杆菌数量若未及时恢复,就易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出现瘙痒。

二、卫生用品过敏引发

部分女性对经期使用的卫生巾、卫生棉条等卫生用品的材质敏感,经期后仍可能因接触残留的卫生用品成分而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外阴及阴道周围瘙痒。比如一些材质粗糙、含有特殊香料或化学添加剂的卫生用品,更易引发过敏。

三、念珠菌感染导致

女性经期时身体抵抗力相对下降,阴道内环境改变有利于念珠菌(一种真菌)滋生繁殖。经期结束后,念珠菌可能大量繁殖引发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外阴阴道瘙痒,常伴有阴道分泌物呈豆腐渣样等表现。

四、细菌性阴道病引起

经期过程中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经期后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当发生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内菌群失衡,有害细菌增多,会刺激外阴出现瘙痒症状,同时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需特别关注经期卫生用品的选择,优先选用纯棉、透气性好且不过敏的产品,经期及经期后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但避免过度冲洗阴道内部破坏菌群平衡。若瘙痒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分泌物异常、异味等),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有过敏史女性:除注意卫生用品选择外,还需留意既往对哪些物质过敏,尽量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一旦出现瘙痒等过敏相关表现,可尝试更换其他品牌或类型的卫生用品,若症状无缓解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青春期女性:此阶段生殖系统逐渐发育,经期后要加强自我卫生管理意识,了解基本的外阴清洁等知识,若出现瘙痒情况,因处于特殊生理时期,不宜自行盲目用药,应在家长陪同下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