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痢疾是一种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其主要症状包括:
1.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10次以上,粪便稀薄,呈脓血样或水样。
2.腹痛:腹部阵发性疼痛,多位于左下腹部,便后可缓解。
3.里急后重:有便意,但排便不畅,肛门坠胀感。
4.发热:体温可升高,一般为低热。
5.全身症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慢性痢疾的病因主要是感染了痢疾杆菌,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1.消化道传播: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
2.接触传播:接触了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生活用品等。
3.呼吸道传播:痢疾杆菌可通过飞沫传播。
诊断慢性痢疾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1.粪便检查:取新鲜粪便进行镜检和培养,可发现痢疾杆菌。
2.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升高。
3.其他检查:如结肠镜检查、X线检查等,可帮助了解肠道病变情况。
治疗慢性痢疾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如磺胺嘧啶、黄连素等进行治疗。
2.支持治疗:注意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3.对症治疗:如腹痛剧烈时可使用解痉药,发热时可使用退烧药。
预防慢性痢疾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
2.隔离患者: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传播。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