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病因如下:
1.大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改变,导致管腔狭窄和闭塞。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与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有关。
2.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常因椎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3.心源性栓塞: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可导致栓子脱落,阻塞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引起后循环缺血。
4.其他病因:还包括椎动脉夹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低血压、贫血、颈椎病等。
此外,一些危险因素也可能增加后循环缺血的发生风险,如高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等。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积极控制相关疾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以预防后循环缺血的发生。
如果出现后循环缺血的症状,如头晕、眩晕、行走不稳、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