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疲劳评估方式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让被测试者在一条10cm的直线上标记出自己疲劳感对应的位置,0分表示无疲劳感,10分表示极度疲劳,通过直线长度对应的数值来量化疲劳程度,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对疲劳的感知可能不同,比如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可能在相对较低数值时就觉得疲劳,而生活方式较为规律的人群可能需要较高数值才会感觉到明显疲劳,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主观性较强。
Borg疲劳量表:分为6-20级,6级表示非常非常轻松,20级表示非常非常疲劳,被测试者根据自身感觉选择对应的级别来评估疲劳程度,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适用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等因素可能需要家长辅助理解并判断大概的疲劳级别,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对疲劳的自我表述越不准确,需要结合观察等综合判断。
客观疲劳评估方式
心率监测:运动时或日常活动中通过心率监测设备记录心率变化来评估疲劳。通常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延长等可反映疲劳程度,不同性别在相同运动强度下心率变化可能不同,一般女性心率相对男性可能稍快一些,年龄越大心率恢复相对越慢,比如年轻人运动后心率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静息心率附近,而老年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通过心率与运动负荷等的关系来客观判断疲劳状态。
血生化指标检测:例如检测乳酸、皮质醇等指标,运动疲劳时体内乳酸堆积可能增加,皮质醇在疲劳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异常变化,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血生化指标基础值有差异,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血生化指标从而干扰对疲劳的客观评估,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客观反映身体的疲劳状态,但需要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支持。
脑电监测:通过监测大脑电活动来评估疲劳,疲劳状态下脑电的频率、波幅等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阶段大脑电活动特点不同,儿童的脑电发育尚未成熟,与成人的脑电特征有明显差异,所以脑电监测评估疲劳时需要考虑年龄因素,比如儿童在疲劳时脑电的变化特点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针对性地分析脑电数据来判断疲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