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肘到手指尖疼痛发麻

一、可能的原因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1.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不过近年来年轻人发病也有增加趋势,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因工作等因素更易患病。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人群易患。颈椎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椎间盘发生退变,髓核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就会导致从胳膊肘到手指尖疼痛发麻,同时可能伴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3.病史关联:有颈部外伤史等人群风险更高。

(二)肘管综合征

1.年龄与性别:常见于40-60岁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

2.生活方式:长期反复屈肘、伸肘等动作的人群易发病,比如经常打网球、高尔夫球的人,或者长期用肘部支撑工作的人,尺神经在肘管内受到卡压,就会出现胳膊肘到手指尖的疼痛发麻,尺侧手指感觉异常等表现。

3.病史:肘部曾有骨折、脱位等病史者易发生。

(三)胸廓出口综合征

1.年龄与性别:青年女性相对较多见。

2.生活方式:长期不良姿势,如含胸等,导致胸廓出口处的神经血管受压,臂丛神经受压时可出现从胳膊肘到手指尖疼痛发麻,可能还伴有肩部、颈部不适等。

3.病史:无特殊典型病史,但姿势不良等是诱因。

二、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1.神经根型颈椎病:医生会进行颈部的压痛、活动度检查,以及神经根牵拉试验、压头试验等,神经根牵拉试验时患者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加重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

2.肘管综合征:进行肘管处的压痛检查,Tinel征阳性(即轻叩肘管处,出现手指放射性麻痛),还有尺神经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如手指外展、内收肌力等。

3.胸廓出口综合征:检查锁骨上窝、腋下等部位的血管、神经情况,Adson试验等,Adson试验时患者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阳性,提示血管神经受压。

(二)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X线可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颈椎MRI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情况。

-肘管综合征:肘部X线可排查是否有骨质异常,如尺神经沟骨质改变等;肘部MRI可观察尺神经受压情况。

-胸廓出口综合征:胸部X线、CT等检查可了解胸廓出口处的骨骼结构情况,必要时可行血管造影等检查评估血管情况。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1.姿势调整:对于长期伏案等不良姿势人群,应定时改变姿势,每工作1小时左右起身活动颈部,做颈部伸展运动,保持颈椎正直,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儿童青少年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预防颈椎病发生。

2.颈部牵引: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颈部牵引,缓解神经根受压情况,但牵引重量、时间等需个体化调整。

3.康复锻炼:进行颈部的康复锻炼,如米字操等,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维持颈椎稳定性。

(二)肘管综合征

1.减少肘部不良活动:避免长期反复屈肘、伸肘等动作,如打网球、高尔夫球等运动时应注意适度,工作中避免肘部过度劳损。

2.肘部制动:可使用肘部支具适当制动,减少尺神经受压刺激,儿童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肘部过度活动。

3.康复训练:进行手部的精细动作训练等,维持手部肌肉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加重损伤。

(三)胸廓出口综合征

1.姿势纠正:纠正含胸等不良姿势,保持肩部自然下垂,挺胸抬头,儿童青少年应注意保持正确体态,预防胸廓出口综合征。

2.肩部锻炼:进行肩部的伸展、外展等锻炼,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改善胸廓出口处的神经血管受压情况。

3.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但温度等需适宜,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