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超声特征
甲状腺内实性小结节是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组织内呈固体性质的小肿块,超声检查会重点描述其大小(通常以毫米计)、形态(是否规则、边界是否清晰)、回声(低回声、等回声等)、有无钙化(微钙化等)、血流情况等特征,这些超声表现是初步判断结节性质的重要依据。
二、良恶性初步判断
恶性倾向特征: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存在微钙化、纵横比大于1(即结节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1)、内部血流丰富等,提示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
良性倾向特征: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无明显钙化、血流信号不丰富等,多考虑为良性结节,但也需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三、处理原则
良性且无症状结节:定期通过超声随访观察结节大小、形态等变化,一般建议间隔6~12个月复查超声,动态评估结节情况。
可疑恶性结节:若超声提示结节有恶性倾向,需进一步行细针穿刺活检(FNAB)明确病理性质,若活检确诊为恶性或高度怀疑恶性,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进一步干预措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相对较高,发现后需更谨慎评估,密切随访超声,必要时尽早通过穿刺等明确性质,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兼顾疾病处理与生长发育影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甲状腺结节,需定期监测超声,关注结节在孕期的变化情况,由于涉及胎儿安全,处理需综合考量,遵循个体化原则。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复杂,需综合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及处理方式,避免过度医疗,注重在保障健康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影响:保持健康作息,避免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上合理摄入碘,避免过度碘摄入(如长期大量食用高碘食物)或碘缺乏,可通过均衡饮食维持甲状腺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