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主要于夏季雨季发生,是一种有较大危害的虫媒传染病。在登革热流行季和流行地区,若出现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症状,就应怀疑是登革热,需进一步就诊检查来确诊。
一、发热:登革热患者全都有发热且起病急的特点,24小时内体温能达40℃以上,一般持续5-7天后体温会骤退至正常,热型多为不规则热,同时还常伴有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二、疼痛:表现为骨关节痛、腰痛、肌痛、严重头痛等多种疼痛。
三、皮疹:皮疹会分布于全身,在四肢、躯干较为多见,通常有痒感,多在第1次退热或第2次高热时出现。皮疹可持续3-4天消退,消退后无脱屑和色素沉着。
四、出血:部分登革热患者会有不同部位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等。
五、其他症状:比如消化道不适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如果在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出现上述这些症状,就可怀疑存在登革热,可在就诊后检查抗原抗体。一旦登革热抗原抗体显示为阳性,就能确诊感染了登革热。
总之,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和季节,对于出现的相关症状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诊断,以便准确判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