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自2012年8月起施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依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价格和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且要严格使用指征,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非限制使用级(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是指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疗效好,副作用小,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均可根据需要选用,比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1.安全性高:经过长期实践验证,使用相对安全。

2.疗效良好:能有效发挥作用。

3.副作用小: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小。

4.耐药性影响小:不易导致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

5.价格低廉: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

二、限制使用级(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是指经过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疗效好但毒副作用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需根据病情需要,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包括头孢二代、头孢三代的抗生素,以及半合成青霉素类等。

1.有效性被认可:有一定的疗效。

2.毒副作用大:可能给人体带来较大不良反应。

3.耐药性影响较大:较易促使细菌耐药性增强。

4.价格昂贵:成本较高。

5.使用限制:需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

三、特殊使用级(即三线用药),这类抗生素不能随意使用,因为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太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价格太昂贵,临床使用的经验、数据和资料不足。使用此类抗生素需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经过相关专家会诊讨论或本科科主任同意后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如碳青霉烯类,还有四代喹诺酮莫西沙星等。

1.使用限制严格:不能随意使用。

2.具有不良特征: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易致细菌耐药性强,价格很贵且临床资料不足。

3.使用条件苛刻:要有严格指征或依据,需相关程序同意。

同一种药物的不同用法,分级也有差异,例如阿莫西林,口服剂型为非限制使用级,注射剂型为限制使用级。

总之,抗生素的分级管理旨在确保合理用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遵循分级规定和使用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