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基础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处于极化状态,存在稳定的电位差。当心肌细胞兴奋时,会发生除极与复极过程:
除极:心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细胞膜外的正电荷快速流向膜内,膜内电位由负变正,此为除极过程,产生电偶,形成电流。
复极:除极结束后,心肌细胞恢复到静息状态的极化过程,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此为复极过程。
二、心脏电活动向体表的传导与记录
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依次传导至体表,心电图机通过放置在人体体表不同部位的电极(如肢体导联、胸导联等)记录这些电活动的电位变化。电极将体表电位差转换为电信号,经心电图机放大、记录,形成一系列规律性的波形,包括:
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P波形态规则,时限、振幅有正常范围。
QRS波群:反映心室的除极过程,代表心室肌快速兴奋的电位变化,其时限、形态等可提示心室是否存在异常电活动,如心室肥大、心律失常等。
T波:反映心室的复极过程,正常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T波改变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三、不同人群心电图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儿童心肌细胞电活动特点与成人不同,心电图在波形时限(如QRS波群时限相对较短)、心率等方面有差异,解读时需结合儿童生理发育阶段,如婴儿心率通常较快,P波、T波等形态与成人有别。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可能出现退行性变,如窦房结功能减退、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等异常,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特殊病史人群:如有冠心病病史者,心电图可能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有心肌病病史者,可能出现QRS波群增宽、T波异常等改变,需结合既往病史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心电图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