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症状,家长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
1.黄疸:大多数溶血性贫血的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会出现黄疸,且黄疸会逐渐加重,可累及面部、躯干、四肢及手足心等部位。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2.贫血:宝宝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黏膜和甲床苍白等贫血症状。
3.肝脾肿大:由于溶血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骨髓代偿性造血会增加,从而导致肝脾肿大。
4.胆红素尿: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或酱油色。
5.发热:部分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
6.其他:宝宝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差、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特异性,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胆红素测定、溶血相关检查等,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如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和换血疗法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宝宝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等因素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