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能检查的情况
心脏彩超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检查多种心脏相关情况:
心脏结构方面:
-心房心室大小:可准确测量心房和心室的内径,如左心房内径正常范围一般在35mm以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正常约35-55mm等。通过测量能发现心房或心室是否扩大,比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出现全心扩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可能导致左心房扩大等。不同年龄阶段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心脏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例如新生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对较小,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大至成人范围。女性和男性在心脏结构上基本相似,但一些疾病的发生可能有性别差异相关,如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可能在性别上有一定倾向。长期高血压患者可能逐渐引起心室肥厚扩大,这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和病史(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密切相关。
-心脏瓣膜情况:能清晰观察心脏瓣膜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情况。可发现瓣膜狭窄,如二尖瓣狭窄时,彩超可看到二尖瓣开放受限,瓣口面积减小;也能发现瓣膜关闭不全,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见血液在舒张期从主动脉反流回左心室等。不同瓣膜的病变有其各自的超声表现特点,而且瓣膜病变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风湿热是导致瓣膜病变的常见病因之一,有风湿热病史的患者发生心脏瓣膜病变的风险较高。
心脏功能方面:
-射血分数:通过心脏彩超可以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范围一般在50%-70%。射血分数反映了心室收缩功能,若射血分数降低,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疾病。例如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坏死,收缩功能受损,射血分数会下降。不同年龄段人群射血分数正常范围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年轻人的射血分数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有轻度下降,但通常仍在正常范围内。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的人群,定期监测射血分数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收缩功能异常。
-心室壁运动情况:能观察心室壁各节段的运动情况,正常情况下心室壁运动协调。如果某一节段心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提示该部位心肌可能存在缺血、梗死等情况,比如左前降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肌梗死,相应区域的心室壁运动会出现异常。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心室壁运动异常的情况。
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可以检测出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通过彩超能明确缺损的部位、大小等情况,例如房间隔缺损可分为原发孔型和继发孔型,彩超能清晰显示缺损的位置和大小,从而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胎儿时期若怀疑有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以通过胎儿心脏彩超进行检查,胎儿的心脏发育在不同孕周有不同特点,医生会根据孕周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超声检查评估。
心包情况:能检查心包是否有积液等情况,可测量心包积液的量。少量心包积液可能无明显症状,大量心包积液会导致心脏压塞,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通过心脏彩超可以早期发现心包积液并评估其严重程度。一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性心包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心包)等可能导致心包积液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