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旁边的肉肿大,突起,但不痛

一、可能的病因分析

(一)牙龈炎

牙龈炎是常见原因之一,多因口腔卫生不佳,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堆积于牙龈边缘,引发牙龈组织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红肿、肿大突起,但一般无明显疼痛。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长期附着于牙齿表面,若未及时清除,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炎症逐渐发展。

(二)牙龈增生

某些药物因素可导致牙龈增生,如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等,药物可能引起牙龈纤维性增生,使牙龈出现肿大、突起,通常无疼痛症状。此外,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诱发牙龈增生。

(三)牙龈瘤

牙龈瘤与局部刺激(如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内分泌改变(如妊娠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相关,表现为牙龈上局限性的肿块,一般无疼痛,但可逐渐增大,影响口腔功能和美观。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牙齿旁边肉肿大突起可能与乳牙萌出有关,乳牙萌出过程中,牙龈组织受到刺激可出现暂时性肿大。此时需注意儿童口腔清洁,可使用柔软的儿童专用牙刷轻柔清洁口腔,避免因口腔卫生差加重牙龈问题。同时,观察乳牙萌出情况,若牙龈肿大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成年人

成年人常见原因多为口腔卫生不良或药物因素。若因口腔卫生问题导致,需加强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必要时可使用牙线辅助清洁。若因长期服用特定药物引发牙龈增生,可与主治医生沟通,评估是否可调整药物方案。

(三)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影响牙龈局部抵抗力,或存在口腔局部刺激因素(如残根、残冠),易出现牙龈肿大突起。需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控制基础疾病,及时处理口腔局部刺激因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维护口腔卫生。

三、就医及处理建议

出现牙齿旁边肉肿大突起但不痛的情况,应及时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口腔检查、病史询问等明确病因,如进行口腔视诊观察牙龈状况、排查局部刺激因素等。若为牙龈炎,需进行洁治术清除菌斑、牙石等刺激物;若为药物性牙龈增生,可能需调整用药或考虑手术治疗;若为牙龈瘤,多需手术切除。同时,无论何种病因,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关键,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口腔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