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脏造影怎么做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并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可能安排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确保患者能耐受心脏造影操作。

2.禁食禁水:患者一般在检查前6-12小时开始禁食禁水,避免术中发生呕吐误吸等情况。

3.心理安抚:向患者解释心脏造影的过程,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尤其是对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耐心沟通以取得配合。

二、操作过程

1.穿刺部位准备:通常选择手腕部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行穿刺。局部进行严格消毒铺巾,然后使用局部麻醉药物进行麻醉。

2.导管插入:通过穿刺针穿刺进入动脉后,引入导丝,再沿着导丝将导管送入主动脉,然后将导管精准引导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3.注入造影剂并成像: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内快速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系统实时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清晰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阻塞等病变情况,整个过程一般在X线透视监控下进行,医生可根据造影剂显影情况详细分析冠状动脉的血流及结构状况。

三、术后护理

1.穿刺部位护理:对于桡动脉穿刺的患者,术后需压迫穿刺部位止血,然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对于股动脉穿刺的患者,需平卧休息24小时,穿刺部位严格制动,同样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2.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需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恢复情况以及心功能变化,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心功能储备差等情况,要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心衰等并发症,注意补液速度和量的控制。

-儿童:儿童进行心脏造影时需特别谨慎,由于儿童对辐射更敏感,要尽量减少辐射暴露,术后需关注儿童穿刺部位恢复以及有无因检查带来的心理影响,给予更多的安抚和关怀,且儿童术后需严格按照儿童术后护理规范进行,如穿刺部位制动等要求需更严格执行以保障恢复。

-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要继续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需维持血压稳定,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血糖变化,遵循基础疾病的相关控制原则来保障患者整体健康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