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腔局部因素
1.鼻腔炎症
-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普通感冒初期,病毒侵袭鼻腔黏膜,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引起鼻子不通气。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因病毒感染引发急性鼻炎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且病情可能相对成人更易反复。成人在劳累、受凉等免疫力下降时也易患急性鼻炎出现鼻塞。
-慢性鼻炎: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多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用药不当等引起,鼻腔黏膜肿胀,呈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鼻腔黏膜和鼻甲增生肥厚,鼻塞多为持续性。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鼻腔黏膜,易引发慢性鼻炎导致鼻子不通气。
-过敏性鼻炎: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后,鼻腔黏膜发生变态反应,出现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引起鼻子不通气,多为阵发性,还常伴有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过敏性鼻炎导致鼻塞,不同季节花粉类型不同,花粉过敏者在相应花粉传播季节鼻子不通气等症状更明显。
2.鼻腔肿物
-鼻息肉: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特征,息肉阻塞鼻腔可引起鼻子不通气,且呈进行性加重,还可能伴有嗅觉减退等症状。鼻息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鼻腔局部炎症等有关,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但儿童相对少见。
-鼻腔肿瘤:如鼻腔乳头状瘤、鼻腔恶性肿瘤等,肿瘤逐渐增大占据鼻腔空间,导致鼻子不通气,多为单侧鼻塞,且可能伴有鼻出血、头痛等症状。鼻腔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病毒感染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发病概率随年龄增长有一定变化。
二、邻近器官疾病影响
1.鼻窦疾病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或病毒感染鼻窦黏膜,导致鼻窦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可引起鼻子不通气,同时伴有脓涕、头痛等症状。儿童的鼻窦发育尚未完善,患鼻窦炎时症状可能更重,且易反复发作。慢性鼻窦炎则是鼻窦的慢性炎症,鼻腔黏膜长期炎症刺激,也会出现鼻子不通气、脓涕等症状,病程较长,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更易患鼻窦炎。
2.咽部疾病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引起鼻子不通气、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症状。儿童时期腺样体处于活跃增生阶段,上呼吸道感染等易诱发腺样体肥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儿童的面部发育和智力发育。
三、全身因素
1.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慢,可引起鼻腔黏膜水肿,导致鼻子不通气,还常伴有乏力、怕冷、黏液性水肿等表现。成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能逐渐出现鼻塞等症状,而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除鼻塞外,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鼻腔黏膜充血等副作用导致鼻子不通气,如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出现鼻塞加重的情况。长期服用降压药中的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可能有引起鼻腔黏膜充血导致鼻塞的不良反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人群需关注药物的副作用。
3.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鼻腔黏膜的感染,且伤口愈合能力差,鼻腔炎症不易恢复,可能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等因素,鼻腔黏膜的抵抗力下降,更易受病原体侵袭,同时高血糖环境也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鼻腔黏膜淤血,导致鼻子不通气,同时还伴有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系统的典型症状。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血液循环不畅,可能影响到鼻腔黏膜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出现鼻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