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腔结构异常相关原因
1.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由多块软骨和骨组成,若发育过程中骨与软骨生长不均衡或受外伤等,可导致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引起鼻腔通气不畅。比如儿童时期鼻部受外伤,可能影响鼻中隔正常发育,成年后出现偏曲引发鼻子不通气。成年人因鼻部外伤也可能导致鼻中隔偏曲,进而影响鼻腔通气功能。
2.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表现为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它会占据鼻腔空间,阻碍气流通过,常见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患者,长期炎症刺激使鼻黏膜水肿增生形成息肉导致鼻子不通气。
二、炎症因素相关原因
1.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入侵鼻腔后,引发鼻腔黏膜急性炎症反应,出现鼻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鼻子不通气,同时常伴有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常见于季节变化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病毒侵袭而发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
2.慢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多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用药不当等引起,鼻黏膜呈慢性炎症状态,充血肿胀,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白天、运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时加重;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较好。
-慢性肥厚性鼻炎: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鼻黏膜、黏膜下甚至骨质发生增生肥厚,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不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
3.过敏性鼻炎: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机体发生Ⅰ型变态反应,鼻黏膜出现水肿、嗜酸粒细胞浸润等,引起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症状,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接触过敏原后更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导致鼻子不通气;成年人也可因接触过敏原发病。
三、感染因素相关原因
1.鼻窦炎: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细菌、病毒等感染可引发。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堵塞窦口引起鼻塞,伴有脓涕、头痛等症状;慢性鼻窦炎则是鼻窦的慢性炎症,鼻黏膜慢性炎症改变,鼻塞、脓涕等症状可持续存在,影响鼻腔通气。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鼻窦炎可能与腺样体肥大等因素相关,导致鼻腔通气受影响。
四、其他因素相关原因
1.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好奇将小物体塞入鼻腔,异物长期存留可引起鼻腔黏膜炎症,出现单侧鼻塞、流脓涕、有臭味等症状。比如儿童玩耍时将小珠子、纸团等塞入鼻腔未及时取出,导致鼻子不通气。
2.内分泌因素:如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引起鼻黏膜充血、肿胀,出现鼻子不通气的情况,一般在分娩后可逐渐缓解。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因代谢减慢,鼻黏膜可能出现黏液性水肿,导致鼻子不通气。
3.肿瘤因素: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鼻腔恶性肿瘤等,肿瘤占据鼻腔空间,逐渐引起鼻塞,且呈进行性加重,同时可能伴有鼻出血、头痛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