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鼠疫大流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鼠疫大流行。这次鼠疫大流行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死亡,它还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直到7世纪才告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使欧洲南部1/3的人口死亡。
2.公元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这次鼠疫大流行在历史上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欧洲,持续了6年,仅在欧洲,就有约2500万人死亡。
3.1910年,中国东北大鼠疫。这场鼠疫发生于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调查和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伍连德博士通过采取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措施,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成功控制了疫情。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的甲类管理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鼠疫传染性强,如果不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鼠疫主要通过跳蚤叮咬、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鼠疫潜伏期一般为1~6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
预防鼠疫的方法主要有:
1.避免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如老鼠、跳蚤等。
2.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和野生动物。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4.避免前往鼠疫流行地区,如果必须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5.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