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及评估
1.听力问题
-两岁小孩不会说话首先要考虑听力是否正常。听力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如果小孩存在听力障碍,就无法正常接收声音信号来学习语言。可以通过听力筛查等方式来评估,如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儿童,在两岁时仍需进一步完善听力相关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来明确听力情况。
2.语言环境因素
-家庭语言环境单一或缺乏足够的语言刺激可能导致小孩不会说话。例如,家庭中使用多种方言且没有统一的语言交流,或者家长与小孩交流过少,小孩接触的有效语言输入不足。两岁左右的小孩需要丰富的语言环境来促进语言发展,若每天与小孩交流的时间短、交流内容简单匮乏,会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3.发育性语言延迟
-个体发育存在差异,部分小孩可能属于发育性语言延迟。虽然各项神经心理发育指标大致正常,但语言发展落后于同龄人。可以通过语言发育评估量表来进行评估,如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估量表等,通过与正常儿童语言发展里程碑对比来判断。一般正常两岁儿童可以说10-20个单词,能理解简单的指令等,如果明显落后于这些指标,需考虑发育性语言延迟的可能。
4.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也可能导致小孩不会说话。除了语言发育迟缓外,还常伴有社交互动缺陷,如对他人的呼唤缺乏回应,缺乏目光对视;存在刻板行为,如重复拍手、摇晃身体等;兴趣狭窄,只对特定的物品或活动感兴趣等。需要通过专业的自闭症评估工具,如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等来进行评估诊断。
二、应对措施
1.听力干预(若存在听力问题)
-如果经检查确诊小孩存在听力障碍,需要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轻度听力损失可以通过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来补偿听力,使小孩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声音信号来学习语言;中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可能需要考虑人工耳蜗植入等手术治疗,术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听力康复训练,包括语言康复训练等,帮助小孩将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化为语言能力。
2.改善语言环境
-家长要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增加与小孩交流的时间,每天花一定时间与小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用简单、清晰、丰富的语言与小孩沟通,例如描述周围的事物,像“宝宝看,这是红色的苹果”等;多给小孩读绘本、讲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引导小孩参与,如提问“小鸭子去哪里了呀”等,增加小孩的语言输入量,促进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语言康复训练(针对发育性语言延迟或自闭症谱系障碍等情况)
-对于发育性语言延迟的小孩,可以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发音训练、词汇学习、句子表达等。例如从简单的单音开始训练,如让小孩模仿“ba-ba”“ma-ma”等音,逐渐过渡到词汇学习,教小孩认识常见的物品并说出其名称,再到句子的构建,如“宝宝要喝水”等。
-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小孩,语言康复训练需要结合社交互动训练等综合进行。在语言康复方面,同样从基础的发音、词汇开始训练,但更要注重在社交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孩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使用语言,像玩“过家家”游戏,让小孩扮演角色并说出相应的语言,如“妈妈,我要吃饭”等。同时,要针对其社交互动缺陷进行专门的训练,如教导小孩如何与他人进行目光对视、如何参与集体活动等。
三、温馨提示
对于家长来说,要保持耐心,不要因为小孩不会说话而过于焦虑或指责小孩。要密切观察小孩的其他发育情况,如大运动(是否能正常走路等)、精细运动(是否能正常抓握物品等)等,如果发现其他发育也存在明显落后,要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康复科等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进行康复训练等活动时,确保环境安全,避免小孩受到意外伤害。另外,不同个体情况不同,应对措施要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评估和干预,以最大程度促进小孩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