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估伤口情况
首先要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至少15分钟。如果伤口较深,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清创处理,这是因为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彻底清洗伤口能最大程度减少病毒残留。不同年龄人群在伤口清洗时需注意力度等,儿童皮肤娇嫩,要轻柔操作。
2.确定疫苗接种情况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一般只需清洗伤口,无需再接种狂犬病疫苗。因为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会产生较持久的抗体,在半年内再次暴露,体内抗体仍能发挥作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其免疫功能可能受影响,但如果是在全程免疫半年内,仍遵循此原则,但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需于0天和3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体内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在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有感染风险,通过加强接种能快速提升抗体水平。对于老年人,其免疫功能衰退相对明显,在这个时间段内再次暴露,更要重视加强接种。
全程免疫后1-3年内再次暴露:需于0天、3天、7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此时体内抗体水平进一步降低,需要通过增加接种剂次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抗体。青少年人群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反应相对成年人可能有一定特点,但该接种方案同样适用,不过要关注青少年接种后的反应。
全程免疫后3年以上再次暴露:需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因为经过3年以上,体内原有的抗体已基本消失,需要重新启动全程免疫来产生新的抗体以抵御病毒感染。对于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经常接触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动物的人群,即使全程免疫超过3年再次暴露,也应严格遵循全程接种原则。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在被咬伤后更需重视伤口处理的规范性和疫苗接种的及时性。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被咬伤后的反应,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关注儿童接种后的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和全身反应(如发热等),若出现严重反应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在伤口愈合能力和免疫反应方面与年轻人不同。伤口清洗时要注意水温等,避免烫伤等情况。在疫苗接种后,要更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较高,如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病情,所以接种后需在医疗机构观察一段时间,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
孕妇:孕妇被咬伤后,伤口处理同样要规范进行。关于疫苗接种,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孕妇感染狂犬病后对胎儿影响极大,所以即使处于孕期,只要符合接种指征就应接种狂犬病疫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狂犬病疫苗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要遵循上述不同时间间隔的接种原则进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