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原因
(一)饮食因素
1.产气食物摄入过多:大量食用豆类、洋葱、土豆、碳酸饮料等易产气食物,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肚子胀气疼。例如,豆类中含有的低聚糖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肠道后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胀气。
2.进食过快:边吃饭边说话、狼吞虎咽等导致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不能及时排出,引起胀气疼痛。特别是儿童若进食过快,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儿童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多空气进入胃肠道后更易引起不适。
(二)消化系统疾病
1.胃炎:急、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存在炎症,影响胃的消化功能,食物排空延迟,在胃内发酵产气,导致肚子胀气疼。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胃炎,年轻人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等诱发;老年人则可能因胃肠功能衰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患病。
2.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有溃疡病灶,会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气体引起胀气,且溃疡部位受刺激时会出现疼痛。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情况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3.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相对多见。患者肠道敏感性增高,进食后肠道蠕动紊乱,出现胀气、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排便后可部分缓解。
4.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如肠粘连、肠道肿瘤等,肠道内气体和粪便不能正常排出,导致肚子剧烈胀气疼痛,同时伴有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病情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
(三)肝胆胰疾病
1.胆囊炎:胆囊发炎时,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导致食物消化不完全,产生胀气,炎症刺激可引起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多见于40岁左右的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与胆结石等因素相关。
2.胰腺炎:胰腺发生炎症时,会影响消化酶的分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痛,疼痛多位于左上腹,可向腰背部放射,多见于暴饮暴食后或有胆道疾病史的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
二、应对建议
(一)一般处理
1.调整饮食: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对于儿童,要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控制进食速度;老年人则需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
2.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等,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户外活动;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不适。
(二)就医指征
如果肚子胀气疼持续不缓解、伴有呕吐、呕血、黑便、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等情况。例如,出现黑便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需要立即就医明确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