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检查
1.1血常规: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肠道感染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异常可辅助判断有无贫血,对评估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有意义。1.2粪便常规+潜血:检查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潜血阳性提示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有助于排查消化道溃疡、肿瘤等疾病。
二、影像学检查
2.1胃镜: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如溃疡、炎症、肿瘤等,适用于有上腹部不适、黑便、吞咽困难等症状人群,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2.2结肠镜:用于检查结肠和直肠,可发现息肉、炎症、肿瘤等病变,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如口服泻药清空肠道)。2.3腹部超声:无创检查,观察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器官形态、大小及有无占位性病变,如胆囊炎时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可在超声下显示。2.4CT或MRI:对腹部深层组织病变、肿瘤分期等有重要诊断价值,如判断肝脏肿瘤范围、胰腺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三、功能检查
3.1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溃疡等疾病相关,儿童检测优先非侵入性方法,妊娠期女性检测需谨慎。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4.1儿童:行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多需在麻醉下进行,检查前严格评估心肺功能,禁食时间按年龄调整,一般学龄前儿童禁食4-6小时,学龄儿童禁食6-8小时,确保检查安全。4.2老年人:检查前需评估心脑血管功能,因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影响检查耐受性,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前要充分做好肠道准备。4.3妊娠期女性:一般尽量避免有辐射的影像学检查,如必须进行CT等检查,需充分评估利弊,权衡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后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