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定义
人体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小的双链环状DNA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动物DNA病毒之一。其病毒颗粒由蛋白衣壳和核心单拷贝的病毒基因组DNA组成,可感染人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
二、病毒类型
1.按致病性分类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引发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阴茎癌等恶性肿瘤。常见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3等,其中HPV16和18型与约70%的宫颈癌相关。
-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良性病变,如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等。常见低危型包括HPV6、11等,其中HPV6和11型是导致生殖器疣的主要型别。
三、传播途径
1.性传播:是HP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性生活的人群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较高。
2.密切接触:接触被HPV污染的物品,如共用毛巾、衣物等可能造成间接传播,但这种方式感染概率相对较低。
3.母婴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感染HPV的产道可能被感染,引发婴幼儿呼吸道乳头瘤病等。
四、感染后的表现
低危型HPV感染:多引起良性病变,皮肤感染时可表现为手部、足部的寻常疣(表现为表面粗糙的丘疹)、面部的扁平疣等;黏膜感染时可导致生殖器疣,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菜花状、乳头状赘生物。
高危型HPV感染:大多数高危型HPV感染为一过性,可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仅少数持续高危型HPV感染会进展为癌前病变甚至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前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等症状。
五、与疾病的关系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可检测到高危型HPVDNA。此外,高危型HPV还与肛门癌、外阴癌、阴茎癌等恶性肿瘤相关;低危型HPV主要与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相关。
六、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目前有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可分别预防特定型别HPV感染,接种疫苗是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建议适龄人群尽早接种。
2.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降低HPV传播风险,但不能完全杜绝,因为HPV可感染安全套未覆盖的皮肤黏膜部位。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但无需过度清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
4.定期筛查: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干预;男性也可关注生殖器健康,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女性:孕期感染HPV一般不建议因HPV感染终止妊娠,但需密切监测,分娩时根据产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哺乳期女性接种HPV疫苗通常不受影响,但接种前需咨询医生。
男性:虽男性感染HPV后多数可自行清除,但也可能引发阴茎癌、肛门癌等,有性行为的男性也应关注自身生殖器健康,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儿童:婴幼儿感染HPV多由母婴传播引起,需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婴幼儿生殖器清洁,如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儿科护理中需遵循儿童安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