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了发霉东西的后果
1.胃肠道不适:发霉食物中含有大量霉菌,食用后很容易刺激胃肠道黏膜。轻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这是因为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刺激肠道平滑肌,引起肠道蠕动紊乱。恶心、呕吐也较为常见,是身体自我保护机制,试图排出有害物质。腹泻也是常见症状,霉菌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导致肠道分泌过多液体,从而引发腹泻。一项针对因食用发霉食物导致胃肠道症状的研究发现,约70%的患者会在食用后212小时内出现上述症状。
2.食物中毒:某些霉菌会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等。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长期摄入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可能增加患肝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展青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的水果及其制品中,可引起动物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肾脏水肿等症状。食用被这些毒素污染的发霉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全身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据统计,因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数量发生。
3.过敏反应:部分人对霉菌过敏,食用发霉食物后,免疫系统会将霉菌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皮肤过敏症状,也可能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气喘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有研究表明,在过敏体质人群中,约20%接触霉菌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
4.加重原有疾病:对于本身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肠炎等)的患者,食用发霉食物后,会进一步刺激受损的胃肠道黏膜,导致病情加重,溃疡面扩大,炎症反应加剧。糖尿病患者食用发霉食物引发胃肠道感染后,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因为感染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促使血糖升高。而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等),食用发霉食物后,更易受到霉菌及其毒素的侵害,引发严重感染,且感染可能迅速扩散,难以控制。
二、治疗药物
1.蒙脱石散:常用于治疗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能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保护肠道黏膜。
2.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因食用发霉食物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的胃肠道和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食用发霉食物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和感染。家长应教育儿童不要食用外观有异常的食物,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儿童,需密切观察,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2.孕妇:孕妇食用发霉食物不仅自身可能出现不适,还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霉菌毒素可能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增加胎儿发育异常、早产、流产等风险。孕妇在孕期应格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发霉变质食物。若不慎食用,出现任何不适需及时就医,且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安全合适的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尤其是胃肠道功能和肝脏解毒功能下降。食用发霉食物后,胃肠道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肝脏难以有效代谢霉菌毒素。因此,老年人应注意检查食物是否发霉,一旦食用后出现不适,应尽快就医。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还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治疗胃肠道问题而影响原有慢性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