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肌肉酸痛该怎么办

一、明确病因

1.运动相关

运动强度突然增加,如平时不运动,突然进行长跑、登山等,会使小腿肌肉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堆积后刺激神经末梢,引发酸痛。此外,运动过程中姿势不正确、用力过猛,也可能导致小腿肌肉拉伤,出现酸痛。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更易因这类原因出现小腿肌肉酸痛。

2.营养缺乏

当身体缺乏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时,会影响肌肉正常功能。钙是肌肉收缩舒张必需元素,缺乏钙会使肌肉兴奋性增加,易出现痉挛、酸痛。老年人和素食者由于饮食习惯或身体吸收功能下降,更易出现营养缺乏导致的小腿肌肉酸痛。

3.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也会引起小腿肌肉酸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能压迫支配小腿的神经,导致小腿肌肉酸痛,这类患者常有腰部疾病史。另外,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会释放毒素,引起全身包括小腿肌肉酸痛,多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患有糖尿病的人,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出现小腿肌肉酸痛。

4.其他因素

长时间站立、行走,小腿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疲劳,产生酸痛。久坐后突然起身,小腿肌肉短时间剧烈收缩,也可能引发酸痛。女性在经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出现小腿肌肉酸痛。

二、缓解方法

1.休息与拉伸

发现小腿肌肉酸痛后,首先应停止引起酸痛的活动,让小腿肌肉充分休息。同时可进行拉伸,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将一只脚的后跟尽量抬起,保持3060秒,换另一侧,每组35次,每天34组。拉伸能放松肌肉,缓解酸痛。

2.物理治疗

可采用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酸痛部位,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乳酸代谢。按摩也是不错的选择,由下往上轻轻揉捏小腿肌肉,力度适中,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可缓解肌肉紧张。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可减轻炎症和疼痛。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能缓解肌肉紧张。

三、预防措施

1.运动方面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如活动脚踝、膝关节,进行快走等,时间510分钟。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避免肌肉紧张。

2.营养方面

饮食要均衡,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吸收。

3.生活习惯方面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活动小腿,踮脚尖、踢腿等。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可穿舒适、有足弓支撑的鞋子。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出现小腿肌肉酸痛,除考虑运动因素外,还可能是生长痛。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若酸痛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在运动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

2.孕妇

孕期女性由于体重增加,小腿负担加重,易出现肌肉酸痛。孕妇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休息时可将腿部抬高,促进血液回流。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若酸痛严重,应咨询医生,避免自行用药。

3.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若出现小腿肌肉酸痛,要考虑是否与疾病相关,如糖尿病神经病变、腰椎疾病等。在药物治疗方面,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同时,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