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口处理
1.及时清洁伤口: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对于较深的伤口,要尽量清洗彻底。这样做的原因是肥皂水等可以清除伤口表面的大部分病毒等污染物,减少感染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在伤口处理上基本遵循此原则,但儿童可能因害怕等情绪不太配合,需要家长或医护人员轻柔且耐心地操作。
2.消毒伤口: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以进一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消毒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伤口疼痛等。
二、疫苗补种情况判断
1.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如果在完成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一般不需要再次接种狂犬疫苗;如果是3-6个月内再次暴露,需接种2剂狂犬疫苗;如果是6个月-1年内再次暴露,需接种3剂狂犬疫苗。这是基于既往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来判断的,不同时间间隔抗体水平不同,所以补种剂次不同。对于儿童来说,也要按照这个时间间隔来准确判断补种剂次,因为儿童免疫后抗体消退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但总体遵循此时间区间的判断标准。
2.全程免疫后1-3年内再次暴露:需接种3剂狂犬疫苗。
3.全程免疫后3年以上再次暴露:需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在被咬伤后可能更易紧张、哭闹,在伤口处理时要安抚儿童情绪,尽量配合完成清洗和消毒等操作。在判断疫苗补种情况时要严格按照上述时间区间来准确判断,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可能与成人有差异,但基本遵循基于时间间隔的补种原则。
2.孕妇:孕妇被咬伤后,伤口处理同样要及时规范进行。在疫苗补种方面,狂犬疫苗是可以接种的,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狂犬疫苗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按照上述不同时间间隔的补种原则进行狂犬疫苗补种即可,无需过度担忧疫苗对妊娠的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被咬伤后,伤口处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皮肤较薄等情况加重损伤。在判断疫苗补种情况时同样依据上述时间间隔原则,老年人免疫功能可能有所下降,但仍按照既定的补种剂次来进行处理,以保障预防狂犬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