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症状
肿大淋巴结的大小与形态:淋巴结肿大时,首先可观察到淋巴结的大小发生变化,正常淋巴结一般较小,直径多在0.2-0.5厘米之间,而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可增大,小的如黄豆大小,大的可能如花生米甚至更大。形态上可能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淋巴结肿大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可推动;有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例如,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数边界清楚、可推动;而肿瘤转移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常与周围组织粘连。
局部疼痛或压痛:部分淋巴结肿大伴有局部疼痛或压痛。比如急性淋巴结炎,常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此时淋巴结会有明显的压痛,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疼痛较明显。而一些结核性淋巴结炎,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压痛。对于儿童来说,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也会伴有压痛;女性在乳腺相关疾病导致腋窝淋巴结肿大时,也可能出现局部压痛情况。
全身症状
发热:淋巴结肿大可能伴随发热症状。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如细菌、病毒等感染,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引发发热。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同时伴有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大。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成人发热相对儿童可能更易被自身感知,但也需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可能病情进展更复杂,需要更加谨慎处理。
消瘦: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可能伴有消瘦表现。比如恶性肿瘤晚期发生淋巴结转移时,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等情况。肿瘤细胞不断消耗机体能量,同时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的折磨,食欲减退,进一步加重消瘦状况。老年人本身代谢率降低,若出现淋巴结肿大伴消瘦,更要警惕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需要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
乏力:无论是感染性还是肿瘤性等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在感染情况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大,会导致乏力;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的消耗以及治疗的影响,也容易出现乏力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乏力表现可能不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如果出现乏力,可能更容易联想到是淋巴结肿大相关疾病引起;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人群出现乏力则更需引起重视,因为可能隐藏着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对于有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过淋巴瘤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淋巴结肿大伴乏力,要高度怀疑疾病复发等情况。
不同疾病相关的特殊症状
感染性疾病相关特殊症状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除了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外,可能伴有寒战等症状。儿童皮肤破损后细菌感染导致淋巴结肿大,可能先有皮肤破损处的炎症表现,然后出现相应区域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了发热、淋巴结肿大外,还可能出现咽痛、肝脾肿大等症状。青少年感染EB病毒后,咽痛较为明显,影响进食,需要注意口腔护理等。
肿瘤性疾病相关特殊症状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周期性发热,发热呈间歇热,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然后再次发热。同时可能伴有盗汗、瘙痒等症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除了淋巴结肿大外,可能有结外器官受累的表现,如胃肠道受累时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不同年龄的淋巴瘤患者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淋巴瘤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症状不典型,需要仔细检查;老年淋巴瘤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
-转移癌:例如乳腺癌转移至腋窝淋巴结,除了腋窝淋巴结肿大外,可能早期乳房有无痛性肿块等表现;肺癌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时,可能伴有咳嗽、咯血等肺部症状。对于有原发肿瘤病史的人群,出现淋巴结肿大要首先考虑转移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等检查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