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病的药物有哪些

一、抑酸剂

(一)质子泵抑制剂

1.作用机制: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有效降低胃酸浓度。

2.常见药物:如奥美拉唑,其在众多研究中被证实能显著缓解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胃痛、反酸等症状,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也常作为基础用药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兰索拉唑也是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酸过多导致的胃部不适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可能受影响。

(二)H₂受体拮抗剂

1.作用机制:竞争性结合胃壁细胞上的H₂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2.常见药物:雷尼替丁,能有效减少胃酸分泌,改善胃痛、烧心等症状,适用于轻至中度胃病患者,对于女性患者在孕期、哺乳期使用需谨慎评估,因为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一定影响;法莫替丁也是常用的H₂受体拮抗剂,其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在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关注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影响,如可能影响心率等。

二、胃黏膜保护剂

(一)铝碳酸镁

1.作用机制:可以中和胃酸,同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吸附胆汁酸等物质。

2.功效:能快速缓解胃痛、胃胀、烧心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层的患者都较为适用,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胃黏膜保护功能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老年患者中,铝碳酸镁相对安全,但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比如可能影响一些药物的吸收等。

(二)枸橼酸铋钾

1.作用机制:在胃酸条件下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促进溃疡黏膜修复和愈合,还能杀灭幽门螺杆菌。

2.相关情况: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要慎用,因为铋剂可能在体内蓄积,而老年人本身肾功能有减退趋势,更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枸橼酸铋钾,由于儿童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促胃肠动力药

(一)多潘立酮

1.作用机制: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

2.适用情况:可用于缓解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早饱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需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因为儿童的胃肠动力调节机制与成人有差异;老年患者使用多潘立酮时,要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情况,因为有研究发现大剂量或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使用可能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等。

(二)莫沙必利

1.作用机制: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₄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胃肠道运动。

2.相关要点:对于有胃肠道出血、肠梗阻或穿孔病史的患者禁用,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都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腹泻等,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出现不良反应后恢复可能较慢,需更加谨慎观察。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物

(一)抗生素类

1.阿莫西林:是治疗幽门螺杆菌常用的抗生素之一,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禁用,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都要询问过敏史等情况,儿童使用阿莫西林时要注意剂型选择,如颗粒剂等,并且要根据体重准确给药;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肾功能情况,因为阿莫西林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2.克拉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有肝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慎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关注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等,儿童一般不建议首选克拉霉素作为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因其可能对儿童的听力等产生潜在影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需谨慎)。

(二)铋剂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

如前面提到的枸橼酸铋钾联合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与抗生素联合组成四联疗法来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调整,比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减少某些药物的剂量,儿童则绝对不能自行使用此类联合方案,必须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